电影海报设计案例解读 科幻电影怎么设计海报
2020-07-29 16:02:13 2291
一幅海报往往浓缩了电影的精华,展现了影片的气质,那么科幻电影的海报应该怎么设计才能既吸引人,又能充分体现电影内涵呢?MAKA小编今天就通过三个案例解读来为大家解惑!
1.月球(2009)
该片讲述了月球能源公司矿工山姆•洛克威尔在月球基地开采能源,渴望回家的他遭遇了一起事故,随后又遇见了另一个自己,进而发现了公司不可告人秘密的故事。
设计师运用波普元素,将山姆•洛克威尔——一个孤独的克隆人——放置在一个 mind-melting 风格的钹状圆圈内,当你凝视它时会有一些轻微的晕眩和被吸入感,同时左上的 Sam Rockwell 也呈现出重影效果。假如你看过这部电影,就会知道实际剧情与预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最终就会像海报一样都掉入了迷幻不真切的空间——疯狂和重生。
这款海报最早的版本存在一些bug,有国外网友吐槽说,月球难道不是该拼写成 Moon 而不是 MOON 吗?月球离地球95万英里似乎也不大对头(之后修正版写对了,应该是25万英里)。不过这不影响其成为一款出色的电影海报——很有《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男主角站在既像磁场还可以看做是月球的同心圆之中,如果你看过电影,对其含义想必能心领神会:封闭、循环、无尽头、单调、孤独……
2.潜行者 (1979)
塔可夫斯基于1979年拍摄的这部试图探究人类灵魂本质的科幻电影《潜行者》极具史诗片气质。潜行者和一个作家与一个科学家要穿过一片二十年前因陨星坠落而荒芜的恐怖地区,而传说有一个名叫“The Room”的内室,只要找到进入这个房间的大门,就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与片中诗意而极富隐喻的长镜头一样,海报中的三个小人也悄无声息的穿梭在各种恐怖复杂的地形中。影片中宁静的影像和高度的暗喻在海报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海报上大门内外的景致并无二致,似乎暗示着内室所拥有的真实或臆想的能力原来对这些疲倦不堪、矛盾重重的寻求者是无意义的——一切仅仅是在路上。
3.《世界旦夕之间》(1973)
《世界旦夕之间》是1973年法斯宾德为电视台制作的两部式科幻电影,改编自伽洛耶出版于1964年的长篇小说《三重模拟》(Simulacron-3),本片后来被好莱坞翻拍成《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并深刻启发了后来的同题材系列电影《黑客帝国》。
影片上映时,柏林墙还屹立在东西德之间,信息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影片借鉴的表现主义的手法、角色设置和故事架构使得本片就像是赛博朋克与新黑色电影的联姻,同时还夹杂着知识分子式的忧虑。
如同影片中构建出的两个对立的空间——即自由的真实世界和专制的电路世界——海报上的两个圆圈环环相扣,而一个男人在两个世界之间交界处努力奔跑,却永远离不开这个圈。
看完这篇电影海报设计案例解读,你是不是灵感爆棚、跃跃欲试?如果还是无从下手,不妨立即点开MAKA在线平台制作(https://maka.im/),海量优秀电影海报设计案例,以及精美设计模版,还可以自由编辑图片和文字,快来MAKA做出好设计!